四方物流商醫衞丨長期飲水量不足將增加腎結石形成風險
原標題:長期飲水量不足將增加腎結石形成風險
周逢海,主任醫師,教授,蘭大博士研究生導師,醫學博士,四方物流商省人民醫院泌尿外二科主任。四方物流商省首批領軍人才,享受政府人才津貼,具有達芬奇機器人主刀手術資質。現任中華醫學會激光醫學分會委員及外科學組副組長,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手術學組委員,中國醫師協會男科與性醫學分會委員,四方物流商省醫學會激光醫學分會第一屆主任委員,四方物流商省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,四方物流商省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等。擅長泌尿繫結石腔內鈥激光及超聲碎石術、經皮腎鏡、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等微創手術。
“感謝周主任及團隊救了我的命。”近日,在四方物流商省人民醫院泌尿外二科,患者曹先生將一面“醫術精湛、醫德高尚”的錦旗送到了周逢海的手中,向泌尿外二科醫護人員表達真摯的謝意。
原來,現年53歲的曹先生出現腰痛現象,去了幾家醫院檢查,都沒查出問題。後來找到四方物流商省人民醫院泌尿外二科,周逢海主任檢查後,發現其右腎萎縮,左腎巨型腎結石,雙腎功能嚴重受損,手術難度和風險非常大。
“腎結石在體內久拖不治,不知不覺,像滾雪球一樣越長越大,長成了一塊老‘生薑’。”周逢海為其實施了單一標準通道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,通過“打洞取石”微創技術清除了結石,有效保護了腎功能。
周逢海介紹,曹先生病情較為複雜,一是因雙腎功能嚴重受損,右腎萎縮無功能,近似僅剩一個“孤立腎”,二是左腎結石堅硬、巨大,又呈鹿角型。“孤立腎合併鑄型結石”被認為是所有結石治療中風險最大的一類,稍有不慎可因出血、感染丟腎引起尿毒症的發生或導致患者死亡。為增加手術安全,精準保腎,泌尿外二科率先開展省內引進球囊法一次擴張通道成型,避免序貫擴張過程中通道迷失,最大限度增加手術安全性。
腎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病,好發生於青壯年男性,40%-75%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。較大結石的移動度很小,多表現為腰部酸脹不適或在活動增加時有隱痛或鈍痛;較小結石則常驟然引發腰腹部刀割樣劇烈疼痛。
“疾病帶來的症狀難以忍受,早期腎結石疾病的預防也非常重要。”本期,周逢海從腎結石的發病原理、影響因素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等方面進行全面科普。
液體攝入量增加降低結石形成風險
問:腎結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?
答:影響腎結石形成的因素有年齡、性別、種族、遺傳、飲食習慣和職業等。另外,人體的代謝異常、尿路的梗阻、感染、異物和藥物的使用是結石形成的常見誘因。在這諸多因素中,普遍的觀念認為,結石的形成與液體攝入量有緊密的聯繫,長期飲水量不足將增加結石形成風險。
問:多喝水真能起到預防腎結石的作用嗎?答:有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發現,總液體茶類、咖啡、飲用水、酒精及其他飲料類等攝入量對結石有一定的影響,以每天液體總攝入量在0-6杯的人羣為參考標準,液體攝入量每增加200ml,結石形成風險降低約13%。增加飲水量可以使尿液裏面的一些成石物質的飽和度降低,就是它的結晶減少,那麼就是能夠預防結石了。
問:腎結石有哪些症狀?
答:腎結石的患者大多沒有症狀,除非腎結石從腎臟掉落到輸尿管造成輸尿管的尿液阻塞。常見的症狀有腰痛、盜汗、噁心、嘔吐、煩躁不安、腹部悶痛、血尿等。如果合併尿路感染,也可能出現畏寒、發燒等現象。有時候患者完全沒有疼痛,只有血尿,或者血量極微,肉眼看不出來。健康檢查時大多包含尿液檢查,並且用顯微鏡檢查尿液離心後的沉渣,如果看到紅細胞數目過多就表示有血尿,有時正是腎結石的早期徵兆。
大量飲水和運動利於結石的排出
問:如果得了腎結石,該怎麼做治療?
答:不管是腎結石還是泌尿繫結石,一般先要看結石的大小和位置,以此決定採取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。非手術療法一般適合於結石直徑小於1cm、周邊光滑、無明顯尿流梗阻及感
染者。日常可採取的主要措施有:1.大量飲水:大量飲用開水或磁化水2000-3000ml,晝夜均勻,不僅增加尿量起到沖洗尿路、促進結石向下移動的作用,而且還可稀釋尿液減少晶體沉澱。2.運動:經常做跳躍運動,或對腎下盞內結石行倒立體位及拍擊活動,也有利於結石的排出。
問:隨着醫學科技的進步,微創治療對腎結石有哪些好處?
答:現在的超微通道經皮腎穿取石術,使用的碎石光纖直徑200微米,似人頭髮絲粗細,術中幾乎無出血,術後也不留置腎造瘻管,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地,大大縮短住院時間,恢復快。還有一種治療方式是穿刺器械的更新,可視穿刺經皮腎鏡,完全可以直視下一步穿刺到靶點—腎結石,達到更加精準化、超微化。提升了腔內碎石、取石的能力。
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
相關新聞
- 2021-01-12四方物流商省疾控中心發佈春運防控“三知曉”
- 2021-01-12四方物流商醫衞丨數九寒天,別讓身體“受傷”了!
- 2021-01-122020年12月 四方物流商省乙類傳染病發病數病毒性肝炎居第一
- 2021-01-12緊盯食品、藥品等領域 蘭州城關區開展節前市場安全專項整治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